苗族传说中,伏羲、女娲是苗族远古祖先。1942年考古发现的战国《楚帛书》这样开篇:古曰大熊雹䖒。意思是:“古史这样说,有大熊雹䖒----”雹䖒即伏羲,伏羲称大熊。蚩尤是熊的形象,源自伏羲一族。伏羲源自华胥,是华人始祖。
战国之前的《逸周书·尝麦解》及战国《越绝书》,都提到蚩尤辅佐少昊。少昊属华人东夷族,地点在河南东部和山东。春秋战国时期,各国各有自己的历史叙事。司马迁写《史记》,为整合国家认同,将东夷、南蛮、西戎、北狄先祖多归到黄帝子孙名下,所以也将东夷少昊归为黄帝子孙。黄帝部族征服和兼并的少昊、蚩尤部族,为伏羲大熊之后,《史记》也将黄帝称为有熊氏,也与熊有关。这是史实记录还是历史构建呢?
少昊之国以凤鸟为图腾。少昊族与熊和鸟有关。后人又称伏羲为太昊,少昊应为其后代。蚩尤形象为熊和鸟,辅佐少昊治理天下,而且负责当时最为重要的冶金业,蚩尤与少昊皆为伏羲氏族后裔,属华人东夷部族。
1987年考古发现的湖北包山楚简中,记载楚人祭祀的祖先中,有老僮、祝融、媸酓。媸酓即蚩尤,是楚人祭祀的祖先。苗族古歌和祖先名字中,“媸”、“老”常出现,对祝融的唱颂也不少。
楚国最重要的开国祖先为鬻熊和熊绎,皆与熊有关。《清华简》中,熊绎的名字为“酓绎”,而且楚王名中多带“酓”字。“酓”为“王”的意思。媸酓(蚩尤)原义即“蚩王”,后来演变为氏族名称。
《山海经》有上帝所在的熊山,有研究认为神农架古称熊山。朝鲜族与东夷族有关,而朝鲜传说朝鲜始祖为熊女。湖南新化的蚩尤寨,所在之山也称大熊山。从伏羲大熊到蚩尤熊身,到楚人祭蚩尤,再到楚王名中有熊字,这个以熊为姓以酓为王的氏族的历史线索若隐若现。
蚩尤苗民为祭司氏族,开创立法
《管子》中记载说:“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,----蚩尤明乎天道,故为使当时。”这是说,黄帝胜利后,天下治理中继续重用蚩尤氏族成员,所以就懂得了天道。蚩尤氏族懂得天道,所以负责历法制订。上古时期,历法制订是最神秘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。要观察天象运行,制订准确历法。这是上古时期统治的核心任务,也是合法性的来源。这种被称为“观象授时“的工作,为上古祭司氏族世袭垄断,需要世家知识传承,外人难以替代,这是蚩尤氏族成员在战败后仍然保有这个神职的原因。
《山海经》中记载,蚩尤、黄帝作战时,蚩尤请风伯雨师,纵大风雨。这是对祭司能呼风唤雨的描写。《史记》记载郦生劝齐王与刘邦联合讨伐项羽时这样说:“此蚩尤之兵也,非人之力也,天之福也。”称刘邦军队是蚩尤之兵,不是普通人力,是上天所福佑的。这与《管子》上说的“蚩尤明天道”的宗教背景一致。
《韩非子》上记载,黄帝在秦山上从事宗教祭祀,“大合鬼神“,是“蚩尤居前“,蚩尤氏族的人领着走在前面。这也说明蚩尤氏族与天神祭祀相关。蚩尤氏族为天道氏族,神职氏族,负责宗教组织,这在上古社会中,是一个重要的世袭阶层。古籍中记载的与蚩尤作乱有关的描述,都与宗教祭祀及历法有关。
蚩尤与苗民的关系,最早出现在《尚书》中。上面说:“蚩尤惟始作乱,延及于平民。”蚩尤开始作乱,作乱从上层漫延到下层平民百姓。蚩尤不是平民百姓,而是君王少昊之佐,属上层贵族阶层。蚩尤之乱,是少昊之国贵族上层之间的矛盾。《尚书》紧接着说:“苗民弗用灵,制以刑,惟作五虐之刑曰法。”苗民不再用“灵”,制订刑法,制订了五种酷刑称为法。这是解释蚩尤作乱的原因出于“不用灵,制以刑”。《史记》上说:“少暤氏之衰也,九黎乱德。”《史记》中还说:“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。”三苗为九黎之后。蚩尤为九黎之君,蚩尤与三苗关系很清楚。
“苗民弗用灵”中的“灵”是什么意思?从《楚帛书》看,楚人崇拜对象是“天灵”,上天之灵。苗民“弗用灵”,指苗民不再顺从“天灵”,而使用了刑法。为什么使用刑法,就是不用“天灵”呢?人类学研究告诉我们,上古社会有一个重要转型,即从神判转向人法。所谓“神判”,就是对一些复杂难断的重案,祈求神灵来决定。人法,即人制订法律,依法判刑。
“神判”方法很多,传说古代有一种类似羊的独角兽,叫獬豸(xiè zhì),能判断曲直,会用角去顶有罪之人。还有的办法是祭司通过烧龟壳看痕迹的方法断案。还有就是让纠纷双方做危险事,如上刀山过火海,谁受伤害等于谁受审判。这种神判习俗,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过。
苗绣“祖先图
蚩尤苗民本是祭司氏族,掌握祭权,是神判传统继承者,但他们却改革神判传统,制订人为刑法,这对维护传统的反对者来说,蚩尤苗民就是“不用灵”了。不再将刑法置于宗教之下,这是不顺从上天神法的表现。皋陶与舜和禹同时,皋陶与大禹都是三苗反对者。传说中皋陶制狱即用神兽断案,坚持神判传统。
《尚书》中是用“上帝不蠲,降咎于苗”的宗教原因,来解释蚩尤苗民与当时的反对者们的冲突。蠲,读音为juān,免除的意思,“上帝不蠲”指上帝不免除不敬上帝的罪过,因此降灾于苗民。在上古社会,祭司氏族是有特权的,但也要承担更大的责任。《道德经》“受国之垢”、“受国之不祥”讲的就是上古祭司要承担天下人的灾难与不祥。三苗为上帝祭司,信仰天灵,但执法时却“不用灵”,上帝对苗民的罚惩就要超过对一般人的惩罚。今天看来,人制订法律取代神判,有法学上的进步意义,但在当时却造成了社会冲突及苗民的南迁。
《山海经》说:颛顼生驩头,驩头生苗民。《山海经》又说:“颛顼生老童,老童生重及黎。“《山海经》还说:“颛顼生老童,老童生祝融。“这都说明颛顼、驩头、老童、祝融、重、黎这些人名与苗民关系密切,属同一祭司家族。驩头即《尚书》中的驩兜,与尧同时,负有推荐官员的祭司职权,所以推荐了鲧去治水。祝融的”祝“字,即祭司特称。
战国魏国《穆天子传》中记载:周穆王南巡到长沙,重黎氏之人鳏阌献礼,柏夭劝周穆王受礼,解释说:“重黎氏之先,三苗氏之□处。”虽残一字,但说明重、黎出自三苗。
蚩尤时期少昊国这场上层宗教法律的冲突,波及社会上下,造成内战。蚩尤苗民这些制刑祭司一方因为掌握了冶金和兵器技术,在内战中胜利。少昊之国的内战,给了西北方的黄帝游牧部族入侵的机会。内战中失败的少昊一方与黄帝部族联合,在涿鹿之战打败了蚩尤力量,随后黄帝部族再次打败少昊力量,征服了东夷华人部族。《史记》记载黄帝是“迁徙往来无常处,以师兵为营卫”,进入中原后仍然保持了游牧生活习性。
蚩尤战败,并不意味着祭司苗民氏族完全失败,战争仍然不断反复,有合有战。到尧、舜、禹时代,三苗氏族仍然是重要力量。大禹父亲鲧治水不利,被祝融处死,造成三苗氏族与大禹夏人部落矛盾,大禹不断发起针对三苗的战争。这个过程中,三苗祭司部众逐渐西行和南下,建立后来的楚国。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不同,主要在于楚国的祭司文化与世俗王权文化的不同。楚文王治国不善,被葆申打屁股,这在中原不可想象,只可能发生有强大祭司文化传统的国家。
在中国各地古代刺绣中,苗绣显得很特别。其图案有一种天书般的神秘性和高贵性,这其实是远古祭司文化记忆在今天的残存。
蚩尤三苗氏族负责司法及社会救济
1890年,弗雷泽《金枝》出版,这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著作。《金枝》认为,上古社会,经历过祭司-君王一体化的时期。祭权控制王权,王权源于祭权。祭司有几大职能,负责祭祀神灵,裁决案件,照顾鳏寡孤独,传承气候地理医药等知识,战时还负责战争组织动员。后来战争愈来愈频繁,战争组织者地位愈来愈重要,这就是王的来源。王权兴起的过程,与祭权形成争夺。这是上古时期最重要的冲突及社会变迁。
按这样的视角去分析古代经典对蚩尤氏的描写,蚩尤氏属于祭司氏族。《尚书》中对苗民的指责,主要是苗民不遵天灵,天象变乱,选择法官不当,案件裁决不公,杀戮无辜,不关爱鳏寡之人,百姓向上帝申诉,于是上帝降灾惩罚苗民等。从这些指责中,我们可以看出苗民的职务特征。制订历法,裁决纠纷,照顾鳏寡本是祭司职务,所以对苗民的指责主要指苗民没有做好祭司工作。
祭司氏族不从事世俗生产工作,而要由其他氏族供养,而且要负责调解矛盾裁决纠纷,上古祭司氏族与其他氏族的关系很容易紧张。这种情况中外皆然,《圣经》中“旧约”中充斥着对祭司氏族的抱怨和批判。《尚书》中大禹指责苗民的其中一个理由,是“苗顽不即工”,说苗民顽固,拒不参与治水工作。
苗绣服装一种之背部图
历史久远,我们无法判断大禹对苗民的指责是否公允,但我们可以据此判断苗民本是华人祭司氏族。我们也知道,支持苗民祭司氏族和反对苗族祭司氏族的人,在上古时期曾有一场持久的战争。这场战争以祭司氏族的失败和南下为结果,这对中国文化的形成起了非常深刻的影响。中国形成了以黄河流域,以王权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圈,祭权逐渐被边缘化。而在汉水和长江流域,宗教仍有较大的影响力。屈原的诗歌,不能从浪漫主义的角度去读,而要从祭司文化的角度去读。蚩尤是祭司氏族的武装集团,从此中原王权对宗教与武装的结合十分忌惮。
徐旭生先生在《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》中认为,中国古代部族,大体分为华夏、东夷和南蛮三个集团。这种说法影响很大。但从中国古代典籍有关蚩尤和苗民记载情况看,华人-东夷-九黎-苗民-楚人-南蛮在血脉和文化上关系非常密切。东夷和南蛮并非不同族群,而是同一族群的分化。苗族的族源:由伏羲、女娲-神农世系(少昊为神农氏末代君王)-蚩尤-颛顼-老僮-祝融-楚国世系而来。
蚩尤是冶金和金属兵器开创者
中国史籍中关于蚩尤开创冶金的记载很多。《管子》中记载:葛庐之山爆发,有水流出,铜石随水而出,蚩尤取铜石制成剑铠矛戟,当年征服兼并九个诸侯国。雍狐之山爆发,有水流出,铜石随水而出,蚩尤取铜石制成戟戈等兵器,当年兼并二十个诸侯国。《尸子》上说:“造冶者,蚩尤也。”《越绝书》上说:“故少昊治西方,蚩尤佐之,使主金。”“金”,指青铜冶炼。
两次火山爆发,蚩尤利用流出的铜,制成青铜兵器,先后兼并了二十九个诸侯国。祭司氏族掌握了冶金技术,制作金属兵器,对内掌握了王权,对外推动兼并战争。以祭权为中心,宗教与军事技术合一,祭权与军权合一,这样的组合,蚩尤是一个开端。《左传》中说的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,讲的就是这样的祭权与军权合一的传统。以后历代造反中,不少是宗教与军权合一的力量。蚩尤形象就愈来愈与造反相连。
夏朝建立,不再以祭权为中心,而转向以王权为中心。但后来推翻夏朝后兴起的商朝,仍然是以祭权+军权为中心的组织模式,这可能与商人源于远古东夷族有关。
周人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后,虽然仍然保留敬天祭祖的国家宗教,但开始淡化国家治理的宗教内涵,逐渐强化以世俗王权为中心构建社会秩序,塑造了中国王权主导祭祀的世俗国家的传统。
《吴越春秋》上说,“黄帝以玉为兵“,这是说黄帝部落还没有进入青铜时代,而蚩尤氏族则已开始青铜萌芽。黄帝部族战胜蚩尤少昊部族,是技术和文化上相对落后的部族战胜了技术文化上相对先进的部族,这种情况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少见。公元五世纪,北方蛮族西哥特人征服罗马帝国,西哥特人因此进入更高文明阶段。蚩尤三苗的天道知识及技术知道,融入中华文明之中。
蚩尤死后复活为战神
至少在刘邦之前,蚩尤有极高的地位和荣耀。这不禁会让人质疑《尚书》等典籍中对蚩尤的负面否定的记载所产生的时间。
《史记》记载,秦始皇东巡海上,祭祀八神。八神为天主、地主、兵主、阴主、阳主、月主、日主、四时主。兵主即蚩尤。
《史记》还记载:刘邦为沛公时,祭祠蚩尤。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后,修蚩尤庙祭祀,并安排专门的祝官管理,定时祭祀。
《龙鱼河图》记载,蚩尤死后,上帝让蚩尤主兵,以制八门。天下重新扰乱,黄帝画蚩尤像以威镇下,八方服从。
中国古代天文观察中,将一种慧星称为“蚩尤旗“,认为只要”蚩尤旗“出现在夜空,则”王者征伐四方“。
蚩尤是战败者,为什么会升格为战神,这样的历史叙事的转换,是怎么发生的?为什么秦始皇和汉高祖刘邦如此崇拜和祭祀的蚩尤,在后来的文化变迁中,形象会日趋下降为邪恶?
《黄帝四经》中描写黄帝把蚩尤做成干尸箭靶让人射箭,用他的头发装饰旗帜,用他的胃充成球来踢,把他骨头剁碎参在菜里让天下人吃等等。专家认为《黄帝四经》出于战国,但这样的细节描述会在崇拜和祭祀蚩尤的秦始皇和刘邦之前吗?秦始皇、刘邦知道蚩尤如此惨死的细节后还继续崇拜祭祀这样的失败者吗?很显然,《黄帝四经》中这样的描写,不是秦始皇、刘邦心中的蚩尤的形象。从《黄帝四经》这样的描述,可看出作者对蚩尤似乎有深刻的仇恨。这是谁呢?历史写作,后面也有无形的战争。正是在这样的叙事中,刘邦以后,蚩尤形象开始不断被妖魔化。
这种妖魔化过程,是一种历史叙事的主观构建,对蚩尤后裔形成了心理压迫,会使他们遗忘蚩尤氏族是天道之族,是中华祭司之族,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立法者,是最早的冶金开创者,是中华民族血脉的重要来源,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创建者。更重要的是,虽受上帝惩罚但也为上帝所爱。上帝因其违背天灵而惩罚蚩尤,也因蚩尤是祭司血脉而使他死而复活。上帝让蚩尤体会到战争之苦难,再选蚩尤来辅佐上帝来控制天下战事。
上帝似乎借蚩尤的命运传达一个信息,如果偏离对上帝的信仰和顺从,如果喜好法的严酷和战争的血腥,那就是苦难之源。明白此理,敬天行道,坚守信仰与爱,祭司之族会死而复活,得到上帝喜爱,重获新生,再入祭司氏族本有之辉煌。
文字来源:杨鹏
图片来源:网络
本期责编:九妹
提示
⊙
运营经理:要求具有相关工作经验,比如网络企业中高层管理,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等,具有创业梦想和激情,具有团队精神,具有民族情怀。最好是在贵阳和凯里工作。具体请加微信详谈:Maoming_shi,申请加微信留言:应聘
链接苗族与世界丨三苗网X智慧苗族
www.3miao.net
欢迎关注本微信号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查看更多内容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